是按個人成果來稱呼的世界

從小我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體質,「為什麼……?」是我度過生活時必須存在的問句,家人常被我問到頭痛的不要不要的,唯有舅媽會看我認真請教的模樣,願意傾聽並左思右想回覆我,只是最後難以招架,還請我自己再多多詢問 神,嗯,是個好主意!

回憶上大學時,考試不再有固定答案,正好是適合尋找各種答案的好時機。那時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的書籍,在校園書局的一角,猶記一整櫃的哲學書,介紹尼采的那本外觀雖然質樸卻很吸引我,只是當時細讀的字句十幾年過去後,印象較深刻只剩下「上帝已死」的主張。

後來再有機會瞭解尼采,再次閱讀他對基督「徒」和基督「教」的見解,還有關於來世永恆與今生現實的觀點,可以稍稍感受到他的思想為何會對當時代或是這時代的人們帶來一股特別的旋風。

他曾提到真正的基督徒只有耶穌一位,耶穌透過實踐展現的基督精神有三。1. 愛:不僅限於自己人,對仇敵更要如此。2. 對惡的不抵抗:為咒詛自己之人祝福,為凌辱自己之人祈禱。3. 天國並非一個地方而是內心的境界,重點也非來世,而是你現在如何生活?達成什麼狀態?

我想尼采確實藉由他深刻的思想歷程,對人生瞭解到某種程度,無庸置疑。如同馬太福音7: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不過,如同鄭明析牧師在清晨寫下的清晨話語:

「人們會按照那人所做的稱呼他為總經理、董事長、市長……國家代表選手、高中生、大學生、博士或教授等等。會按照各人的實績、按照各人的成果稱呼並跟隨他。

有 神的天法。會按照其資格稱呼教友、執事、勸師、長老、傳道師、講道師、牧師、老會長、總會長,也會按照其資格稱呼士師、先知、使徒、彌賽亞來對待並跟隨。

神、聖靈、聖子是按照其位階、按照其位置來稱呼的。在世上人與人之間會如此對待, 神也會如此對待並動工。

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樹木、流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會按照其作用、其生成的樣子來稱呼。

耶穌在教導時詢問:「人說我是誰?」人們說是先知,但彼得確實地瞭解並說:「您是主,是基督。」因此耶穌只跟答對的人說「你說的沒錯」,將他當成首席弟子來動工。這時代也是如此。」

按照尼采的詮釋,很能認定他是一位稱職的哲學家,只是,為什麼尼采會有這些主張?我很好奇,後來深入試想他的立場、閱讀他的生活,發現有跡可循,都不訝異。

回想起鄭明析牧師曾經在一次證道中說明到<哲學與尼采>。

哲學也是一樣,<觀念哲學>在<實存哲學>的底下。必須從觀念哲學更提升一個層次「去實踐」,才能成為實存哲學而有所得。

尼采只帶著觀念哲學,到後來就認為:「 神不存在。神死了。」他都沒有實踐過,僅止於觀念,因此他才說神不存在。自己必須在那層次上實際地實踐並對待 神,才能確認 神的存在。

即使相信 神和耶穌的人走上墮落之路且變得腐敗, 神也只是放著不管,所以尼采才說:『神不存在。神死了。』其實人類一旦墮落並腐敗,神就不會來臨,也不會動工。 神並非不存在。屬於尼采哲學的人很會批判。

我想牧師在這邊的說明並非要指責「批判」不好,畢竟,想法的激盪是時代推進前的火花,只是批判的同時,若忘了思考另一方的立場,便很難避免在批判的同時產生無知。

「 神為什麼放著惡人不管呢?」如果尼采有詢問,我相信 神會在他的「思路」中,透過內心世界為他解答

自己十一年相信 神的信仰生活一路走來,我觀察到的是:的確, 有神放著不管的時候;也有 神強力扭轉動工的時候。然而,無論什麼時候,我也發現,重點仍是在於人有沒有盡到責任去察覺,以及願不願意去瞭解和相信 神在那時為何靜默不語、在這時為何驚天動地的旨意。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

所以,按照信心的成果,我可以自稱自己是一名相信 神的人,或許有時信心中參雜困惑;或許有時信心爆棚過於浪漫,但那都是我真實的信心。

只是為什麼會相信?這過程中的過程,始終不是透過一個簡單的思路就能證明,「信心」聽來虛無,得來卻要實體經歷。就像鄭明析牧師教導的,要實踐才能體會,要與 神一起生活才能感受。

後記:更深入用想法的眼睛看耶穌的一生,我也才更加明瞭,在這時代,鄭明析牧師所承擔的一切究竟為何?他對朝向自己而來的咒詛與辱罵為何沉默,他對難以追求的 神之愛與真理為何鍥而不捨。

原來,一切都有立場,當中伴隨承諾,行走在那道路,實踐是無條件、無理由的。

新聞:鄭明析牧師被判23年有期徒刑

發表留言